大脑为何要“删除”3岁前的记忆,是人们小时候看见了什么吗?

11选5定胆方法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11选5定胆方法 > 11选5定胆方法介绍 > 大脑为何要“删除”3岁前的记忆,是人们小时候看见了什么吗?
大脑为何要“删除”3岁前的记忆,是人们小时候看见了什么吗?
发布日期:2025-01-25 21:42    点击次数:69

有网友说,自己的亲身经历,自己能记到3岁内的一个片段,而且能确保没上幼儿园,应该是他开智的瞬间吧,在沙发上睡觉,睁开眼了,看见的是天花板,听到厨房有人在忙,应该是妈妈在厨房洗碗,然后没印象了,只有这一段。过后就是上幼儿园开始的记忆了 。

确实仔细想想,3岁前的事情,确实都已经不记得了,能记得的基本是5-6岁以后的事情了,很多朋友也有类似的经历?,能记得3岁前事情的人少之又少。

那大脑为何要删除我们?3岁前的记忆呢,是因为我们看见了什么吗?

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,人是3岁开始有心的,准确说是三魂七魄里面的心轮这个时候,孩子的心和父母的心是紧密相连的父亲传递给孩子情绪结构,母亲传递给孩子灵魂的结构。分装好之后呢,3岁前那种无心的自主意识状态可能就会消失了

应该怎么理解这段话??
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人的身体和心灵是由“三魂七魄”构成的,其中的“心轮”被视为与人的情感和意识紧密相关的部分。

在孩子3岁左右的时候,这个心轮开始逐渐发展和成熟。此时,孩子的内心世界与父母的内心紧密相连,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影响尤为显著。

父亲在孩子情感结构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。他们通过日常的互动和关爱,传递给孩子关于情绪的认知和表达方式。父亲的陪伴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,学会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,以及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。

与此同时,母亲则更多地影响孩子的灵魂结构。她们通过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温暖的家庭氛围,给予孩子内心的滋养和成长的空间。母亲的爱和关怀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观,塑造他们的人格特质和内心世界。

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这种与父母紧密相连的心境逐渐发生变化。大约在3岁左右,孩子开始逐渐形成独立的意识和自主性,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并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。

此时,那种与父母无间的心境逐渐消失,孩子开始拥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,属于自己的东西才开始生成。

从科学角度来讲说下原因

⒈ 大脑的神经网络没有发育完全

大脑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计算机,里面的神经网络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,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通信网络还没有完全形成,因此一些记忆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编码和储存。随着神经网络的发育和成熟,记忆的编码和储存能力也逐渐提高,但早期的记忆可能因此而逐渐被遗忘。

而且大脑的发育并不是一出生就完成的,是不断地持续发育,在3岁达到了大脑的发育巅峰。而3岁之前,因为神经元之间的物理连接不稳定,可能因此有些记忆就消失掉了。

⒉ 与大脑的优化升级有关

在婴幼儿时期,大脑就像一个“垃圾桶”,什么记忆信息都来者不拒,导致神经网络十分纷乱。这种纷乱的状态使得大脑无法有效地处理和组织信息,从而影响了记忆的储存和提取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大脑会进行优化升级,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记忆,整理和组织有用的信息,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和生存。

以上只是一种文化和传统的观点,并不代表科学共识。对于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发展,更全面的理解需要综合考虑生物学、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因素。

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是独特的,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包括基因、环境、家庭、教育和个人经验等。因此,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,我们需要以多元的视角来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内心世界。

校对 庄武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11选5定胆方法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